口嗨女性主义电影

本文最后更新于 2025年8月11日

女性主义电影小合集

虽然说是口嗨,其实只是没有精力写完整了。
先叠个甲,这里会对一些电影列出一些观点,不仅不是我全部的观点(我有些想法没有写在这里),也不全是我的观点(会包含其他观点,被放在这里),也不是所有我想写观点的电影(还有其他没写的电影)。
这一篇这么草率,内容不完整、措辞不斟酌,原因很简单:我又懒又菜,写不出来。

热辣滚烫

很久之前写的影评,非常不成熟,而且太没有攻击性。也就是说我要攻击这个电影。

这个电影的中心主题是模糊的,如果硬要总结出主题又是劣质的。乍一看是主角减肥,但其实是贾玲减肥,主角是要打拳。但是打拳指代的立意又是模糊的。看似励志,实际上不知道励了个什么。
似乎是主角被欺压被嘲笑,自杀未遂后想要赢一次。但是,毕业之后缩家里屁事不干,不找工作好吃懒做。天天一副半死不活的样子,正常人这恋爱谁能谈得下去啊。硬是要搞个出轨闺蜜的剧情挽尊,离谱。
中间莫名其妙喜欢上个拳击教练,然后再把雷佳音小丑化一下,来塑造主角。可是主角你到底在燃什么?

整部电影是脱离现实的,包括电影外的贾玲减肥也是。在烧烤店打工那点工资能干什么啊?贾玲有一整个团队帮她减肥,还有倒霉蛋观众买票来买单,普通人能干嘛?
电影外高强度营销,再加上导演身份恰女拳饭,这是电影还是真人秀啊?

初步举证

严格来说是剧评,写得不好。
三分之二的篇幅都感概演技,但结尾拉了个大的。
写完之后偶尔回想起来,越来越怀疑这个导演其实是个串子。

在女性主义诸多流派中,其中一部分认为女性和男性是天然不同的,但女性特质是更优的,或者至少是未被重视的,比如温柔、包容、感性、注重感受。然而这个思路走得过远,就会进而把理性、冒险等品质视为男性的,进而视为是劣质的。
于是就会出现诸如“为什么是受害者接受审判”、应当考虑受害者感受、逻辑清晰的证据链很难做到等这样的观点。然后快进到“法律是男性制定的”,进而被解读为疑罪从有。
强调情绪、感受乃至贬低理性,将现实问题的复杂性、困难性归罪于性别,竖一个靶子煽动情感去攻击,这完全不利于真正的性别平等。

妇女参政论者

讲的是英国为妇女争取投票权的故事。比较标准的纪录片。

值得一提的是,电影、同名话剧和现实中都出现一些暴力抗议的情况。如果联想类似动物保护者和环境保护者的极端行为,让人不禁想问,在当下怎样辨别极端的非合理诉求,与合理的不得已而为之的暴力行为?毕竟道德和法律似乎都不是亘古不变的实体。

还有明天

这是意大利在争取女性投票权之后的故事,女主在一系列被压迫的事件后行使投票权的故事。
黑白歌舞片,情绪渲染很棒。结尾甚至眼眶湿润。

不过,黑白与歌舞,算不算一种“作弊”行为呢?比如一镜到底的《鸟人》《1914》,黑白默片《大艺术家》,血腥cult片《某种物质》等。独特的艺术形式是为了强调突出表达中心,还是弥补中心本身的不足呢?
回到这部电影,事实上意大利通过妇女投票权后,选出一个更逆天的政府,更不必提女主角投票后回去照样挨打。另一方面,女性投票要怎么具体改善女性现状呢?法律和政治权力其实离真正平权还很远,但影片在这里戛然而止了。
留下一个还有明天的意象,好像未来总有希望、还有机会。但是去除电影形式和演绎后的故事和史实本身,并没有体现出明天会更好。
总之,形式压倒中心的电影。

题外话

可能很难被承认的事实是,所谓女性在近百年才获得投票权虽然为真,但实际上全部男性获得投票权也仅仅早了十几年而已。换句话说,民主在更长时间里都只向有钱有权的阶级开放。当然那些人都是男人,但这里阶级压迫是大于性别压迫的。
女拳试图通过强调部分历史而忽视其他历史,亦如强调部分被压迫、不平等而忽视另一部分,来固化自身的受害者位置,并以此索要特权。

芭比

《芭比》是一部不能更好的电影,带着镣铐的舞蹈,被资本裹挟的表达,被容许的反叛,作为景观/商品的女性主义。

导演格雷塔的更好的电影《小妇人》和《伯德小姐》同样也是没人看的电影。

好东西

大型脱口秀,作为电影的叙事性一般(不如前作《爱情神话》),议论性更强。但出于私心不想批评

用温和的方式探讨各种话题,没有忽视问题的复杂性,没有将矛头简单的对准另一个性别,并且提出了非对立的方向:不要玩他们的游戏。


口嗨女性主义电影
https://hiraethecho.github.io/hexo/essays/feminism_films/
作者
Hiraeth
发布于
2025年8月5日
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