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击的巨人:好活,但是整烂了

本文最后更新于 2025年7月10日

进击的巨人

最近一时兴起,补完了《进击的巨人》。这是部褒贬不一的作品,但要我概括的话,应该是

好活,但是整烂了。

一些补充

对于作品的感受会受到观看作品的方式,所以需要声明一下我补巨人时的方式:

  • 虽然尝试不被剧透,但多少知道一些剧情。比如,巨人是人变的、墙里有巨人、艾伦发动地鸣踏马莱等。但是对上述剧情的了解程度基本上就是这些字面内容,不知道具体情况;
  • 我是一周内高强度倍速连续补完,没有经历追番的过程;
  • 也许需要提一句,看剧的时候没有带入角色或立场(可能是追番太快导致)

但是一个不叠甲的言论:喜欢艾伦且仇恨贾碧的,至少在某个方面有点问题。

回顾剧情

为了后续分析,先以两种方式回顾一下剧情。

剧情按故事中的时间顺序

  • 始祖尤弥尔接触怪诞虫获得巨人之力
  • 艾尔迪亚帝国利用巨人之力扩张
  • 巨人内战,战锤巨人家族实际夺权
  • 145代弗里茨王迁居帕岛,不战之誓,洗脑岛民
  • 马莱派遣巨人调查:“那一天,人们想起来被巨人支配的恐怖”
  • 打来打去,夺回玛利亚之墙,翻出地下室日记:原来这么个事
  • 帕岛去马莱考察,之后袭击马莱,马莱(联合各国)宣战
  • 帕岛内忧外患,政变
  • 艾伦“我踏马莱啦”
  • 天地之战,三笠砍头;斯德哥尔摩尤弥尔看爽了

剧情按实际呈现方式

  • 真有巨人啊卧槽
  • 超大巨又来了,艾伦怎么变巨人了
  • 阿妮也是巨人啊,变石头了;尤弥尔你也是巨人啊,好好好
  • 我铠他超,他踢我撞。碰到吃妈巨,坐标之力,启动!
  • 教堂大战,最恶心的奇行种,政变
  • 夺回玛俐亚之墙,团长死亡冲锋
  • 地下室日记:竟然有这种事?
  • 看海,海的那边,是敌人
  • 给我干哪来了,这还是帕岛吗?不是,是马莱。艾人也太像犹太人了吧
  • 莱纳,你坐啊;战锤送了,于是全世界联合针对帕岛
  • 帕岛乱成了一锅粥,弗洛克、韩吉、马莱军方、贾碧、兵长、吉克各忙各的,
  • 耶格尔兄弟接头成功,发动地鸣,艾伦在道路里发癫告别,被砍

好活

首先来说说(和其他漫画、动画相比)为什么《进击的巨人》是个好活:

  • 丰富的世界观和立场和人物塑造
  • 对宏大话题的挑战

世界观、人物、立场、主题

世界观的构造分为两个阶段:看海或者说地下室日记前后。

前一个阶段用巨人对战这样的故事抓人眼球,再用出色的悬疑引人入胜。
后一个阶段则是引入岛外的世界,包括马莱和其他国家,这样众主角从故事的中心人物变成了故事诸多中心中的一个。虽然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描写主角,但是对于其他角色,作者用简短的剧情暗示读者,他们有同样复杂的经历和情感。比如争议角色贾碧,和其他战士等。

通过对这些角色的塑造,借由这些角色之口表达了各种立场、观点、思想。如果借用文学术语,那么有复调小说的特点。
主角艾伦,与追求自由绑定,最后却成为自由的奴隶。追求真相的团长,在他个人当中就有激烈的冲突,一方面对全团负责,另一方面为了一己私欲(即墙外的真相)而不断前进。贾碧、法尔克是主角团的一种镜像,坚信自己所行为正义,却在帕岛被另一种现实冲击。贾碧、卡亚、萨沙、萨沙父母的情节,是某种意义上的作品题眼。士兵、战士莱纳,有两种现实在内部冲突,甚至直接表现为精神分裂。除此之外,还有众多角色贡献不同的立场和思想,例如只想做饭的马莱小哥,家乡被马莱干的倒霉蛋老黑欧良果彭,猴巨迷妹耶蕾娜,希望从来没有存在过的、陷入虚无主义的抑郁老哥吉吉国王,发现“每个人都是某样事物的奴隶”的肯尼,等等。
通过这些角色和他们之间的冲突,《巨人》包含了诸多思想:战争、和平、世仇,正义与牺牲,森林里的猎人,存在主义等等。

探索的勇气

表现诸多主题之后,要在复杂的思想下使作品平稳落地是更困难的事情,但是谏山创不止于此。在看海时的艾伦发出疑问

把敌人全部杀死,就能自由了吗?

这句话是一个警告,告诉读者主角艾伦并不是什么正常人(小时候就能塔塔开和三笠一起干死两个成人,完事还有心情撩妹,能是什么正常人),更重要的是,他不是常规主线剧情中的正常角色。正如艾伦不想和岛外沟通,而是认为如果有人妨碍我的自由,我就摧毁他们的自由;谏山创也不打算在诸多主题中平稳结束,而是打算向这些宏大问题发起冲锋:他要让剧情推着角色走向最激烈的冲突。这是看似勇敢的,但是勇敢和莽撞只有一线之隔

好活烂在哪里

战争、人性、自由等,这些话题确实宏大深刻,但宏大深刻的是主题,作品本身并不因此伟大。作品的伟大,在于作者做出的回应,或者呈现方式。
在最终地鸣的阶段,人物塑造崩毁,剧情节奏稀烂。在应该回应的关键节点,谏山创选择直接溜之大吉。无法回答,或者拒绝回答,也是有其他解法的,而不是这么个混乱的结尾。
向结局冲锋的谏山创,被自己设立的困境干碎了,全部垮掉。

没有回答

谏山创设立了诸多问题,也用角色做出了诸多尝试。
比如战争和人性的争端,比如世代传递的仇恨,比如对其他种族或民族的歧视或排挤,自由和宿命,虚无主义和存在主义。用阿尔敏韩吉尝试外交手段,谈话解决争端;用萨沙父母提出“走出森林”,在贾碧身上尝试;用吉克表达虚无主义,用阿尔敏的树和吉克的网球来表现存在主义;祖奶奶和三笠回答情感的问题,用阿妮来把视角对焦个人。
但是,这些尝试的探索都不够深入,浅浅表达一下就放到一边转头下一个话题,拥挤在简短的篇幅里(比如道路里阿尔敏和吉克话疗),话糙一点,就是狗揽八泡屎,泡泡舔不净

Tip

这些主题中,尤其卡亚和贾碧的对话十分危险,很容易被理解成为战后的日本人撇清责任。
类似还有阿尔敏与艾伦的对话,疑似为艾伦洗地,而阿尔敏享受屠杀带来的利益。
不过如果从全篇来看,很难分辨谏山创的立场,更像是想不明白所以全摆出来了。在采访中也表示自己力所不逮没有表达清楚,强调艾伦是“最恶劣”的行为。

为诸多无法回答的问题给出诸多不置可否的回答,这些观点/立场/思想,都很难说是谏山创本人的,或者他支持的。在这样的困境下,谏山创拒绝少年漫的常规结尾(像钢炼),也没有选择后现代式结尾(电锯人,EVA),而是选择了我和你们爆了的抽象结尾:把艾伦塑造成一个莽夫和极端分子,引入怪诞虫和祖奶奶,把三笠当终极工具人,落脚点变成一个斯德哥尔摩。

观众知道这些问题也许难以回答,但是我是来看这个的?谏山创你对这些问题没什么话说吗?“战争难以避免,人性导致争端”我用你教啊,这不废话吗?
没有答案是一回事,不做回答是另一回事。

人物与剧情呈现

到此,这个结尾只是水平不足,和令人叹息失望。让众多观众对结尾愤怒讨厌的,是为了这个剧情而对角色的糟糕塑造,以及(也许是为了139话完结而压缩的)极短篇幅导致的叙事节奏崩坏。

剧情推动角色

谏山创在采访中提过,自己的作品是明显的剧情推动角色行为。对于长篇作品,这是容易导致角色行为崩坏的。

为了服务剧情而变得扁平或者工具的角色,或者机械降神的剧情,包括而不限于谈之巨人阿尔敏,和突然加入主角团的阿妮谈恋爱,为了凑人齐的会飞的法尔克,被复活的吉克,艾人无线通讯的“道路”,和要啥来啥的祖奶奶,有机生命起源怪诞虫,强行送人头的韩吉,半死不活但就是能砍人的兵长,只会打架、唯一剧情任务是砍头的三笠。

对于《巨人》来说,从开头的悬疑,到揭露真相,到后期多视角的叙事,无疑是优秀的。陈述这些问题并不困难,因为这些问题本身不难理解。
但是最终故事节奏稀烂,为了渲染宏大场面,用大量篇幅描绘战争的细节,人物的刻画趋于脸谱和直接。比如救世小队一波三折的追击,诚然弗洛克等人的形象更突出,但是这真的有必要吗?在艾伦骨架上打了半天,打的花里胡哨,历代巨人都出来了,但是要表达什么?实际上只是充斥着众多已经阐述清楚的主题,例如战后的新的冲突,例如内忧外患的处境,例如军国主义和和平外交。
这使得结尾同时具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负面观感,一方面急促地赶剧情,缺少内容;另一方面又重复主题没有推进。

其他

既然在说缺点了,就顺便说点别的。

虽然《巨人》的人物塑造(在大部分篇幅)里都十分优秀,但部分主要角色有一个缺点,就是没有人物弧光。
例如三笠,几乎从头到尾都是恋爱脑,除了最后砍头;但是砍头的场景又非常突然,明显感到是作者强迫角色,而非角色自发,主要还是因为篇幅太少。
比较特别的是艾伦,其人设塑造有一些叙述性诡计:先当谜语人让观众以为他要整个大的,结果他和小时候杀绑架犯的时候没区别,都是保护朋友而对敌人极端残忍。至于敌人是谁,脑力3是想不清楚的,只会塔塔开。所以说,艾伦也没有弧光。

谏山创与艾伦

某种意义上艾伦是作者的化身,获得了巨大的能力(作画的权力)而无法控制发展(剧情),选择极端的伤害马莱(读者)的行为。
面对难以处理的困难,二者都呈现出“那咋办啊我不知道啊乱搞吧我就这样的人我就是想这么做”的观感,内外互文了属于是。

另外,《巨人》贯穿全篇有各种伏笔,这是建立在他出色的大纲能力和出版社策略的基础上。但是,有伏笔能力并不等于伏笔好,硬埋伏笔并不总能帮助呈现主题。同理硬搞对称也是如此。
屎上雕花,花好,技术好,屎也是屎。

还有一个被吹捧的点,就是《巨人》动画的打戏。但实际上这种板野马戏对于成熟的日本动画来说并不困难(真正困难的是手拿筷子吃面这类现实常见的场景),虽然看起来好但不能细想,比如被人津津乐道的团长冲锋后兵长砍猴的陀螺刀法。这种东西做得帅就完了。
不是不能吹,但是别吹过了。

比较

虽然我不是画漫画的,也许会被人指责没资格评价别人水平。但是一方面点评冰箱不需要会制冷,另一方面我可以掏出漫画的来和《巨人》比较,以此来帮助阐述我的评价。

星球大战789

同样的反面例子是星球大战后传789,也就是达斯·米奇接手后强行续的三部。前六部可以看作是安纳金·天行者-达斯·维达的传记,在正邪两面反复横跳,当绝地武士被黑暗面吸引,当西斯武士又残存正义,最终反水帕尔帕廷,为原力带来平衡(绝地和西斯都死完了,那确实是平衡)。如此波澜壮阔的角色,结果789把帕尔帕廷复活重新当反派,那我爵爷岂不是白死了?
这个就叫角色和主题塑造的浪费,在《巨人》中阿尔敏、韩吉甚至艾伦都有这个倾向。艾伦最后装了这么长时间的追求自由、一切尽在安排,结果笔锋一转变成单纯的小丑莽夫,其他宏大主题也避之不谈。

类似的还有《黑客帝国4》,把老角色拉出来再演一遍,完全违背之前的核心思想,硬玩那个子弹时间和红蓝药丸,真是吃枣药丸。

钢炼

《钢之炼金术师》是某种意义上的经典结局。和《巨人》类似,从主角视角逐渐扩大世界观,在追求某物(贤者之石,墙外真相)后发现高层或部分人一直知晓的颠覆性的真相,最终演变成“世界大战”。区别在于,《钢炼》选择了一个积极的主题,某种意义上也是安全的主题,最后也平稳结束。其中角色形象更是塑造完整、一致、连贯、有弧光。
当然这类作品的评价也因人而异,对一些人来说,无功无过的平庸就是垃圾。虽然没有单项极度出彩,但每一项评分都达到良好甚至以上,真的只是平庸吗?

EVA

EVA应该是更相似的珠玉在前的作品,同样是巨物对战,主角驱使“巨人”对战其他巨人,真相是人与巨人同源,高层知晓真相并且有各种各样的计划,结尾是宏大的“世界大战”,剧情的决定性发展是主角的个人选择。
不同之处在于,EVA的主题相对较少,一直没有脱离AT立场,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理解的可能。
哦咩得哆
除此之外,TV版因为经费爆炸而意识流,加上当时日本整体社会进程,都使得EVA的结局更震撼人心(同样伤害观众,被骂,甚至死亡威胁。相比之下去谏山创的温泉拉屎要温和多了)。同样是不难理解、不难解释的主题,但是EVA的整体呈现方式明显是不同于《巨人》的(我的个人观点是水平明显更高)。

骗钱战士

当然,后续的一部又一部逐渐变成《新世纪骗钱战士》,大场面板野马戏层出不穷,痞子只想骗钱去拍特摄(《新奥特曼》挺好看的。)

除了呈现方式外,处理无法回答的问题的思路也不同。旧剧场版选择了一个后现代风格的结尾,在无神甚至无人的世界里,明日香对掐他脖子的碇真嗣说:“好恶心”,留下巨大的叙事真空。(某种意义上来说死掉的艾伦比活着的碇真嗣要幸运得多,而观众更像碇真嗣,在故事结束后成为不得不“活着”的一方)。

作为作品不是不能选择呈现虚无主义式的结尾,但是《巨人》很难说是虚无主义,更像是气急败坏的发癫。
而稍晚的漫画版EVA结局,则是类似钢炼的正面积极的调性。至于新剧场版,痞子善良得难以置信。

从作者角度看,痞子虽然当年也巨大争议,但锲而不舍地继续延续EVA的故事(来骗钱),虽然没有摆脱争议,但逐渐成为重要的、被尊重的创作者。
反观。

攻壳

拿《攻壳机动队》来比多少有点欺负人了。TV版对政治、社会的分析,笑脸男事件对“没有原型的模仿”现象的呈现,通过塔奇克马对人工智能、人类智能、ghost in the shell的探索;95和无罪,探索个人主体性、自由意志、人造人、偶像与玩偶、记忆等。
不仅主题本身足够丰富深刻,作品的呈现效果也是顶级,而且也有作者对主题的回应。攻壳剧场版中的空镜(虽然是空镜的风格,但是动画制作的,成本爆炸),虽然不知道在说什么,但是表现效果实在惊艳。
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

地,关于地球的运动

对多立场、多思想的呈现,近年有一部现象级的短篇《地,关于地球的运动》做得非常出彩。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地》的问题本身就是足够深刻复杂,而且鱼丰的哲学出身使得他可以做出更深刻的探索,这些探索也许是超出多数观众的知识储备的。
不仅如此,作者鱼丰并没有回避问题,而是确实地尝试做了回答。在他之前的短篇《百米。》中,同样对“怎样看待理想、怎样为之生活”这样困难的问题尝试做出解答。(当然可以为谏山创开脱,战争问题太宏大,更难回答)

1984

忘了为什么要写这个了,可能是关于持续战争之类的吧

权游

《巨人》的一个吸引人的特点,是极其震撼的死人场面,被吃掉和被杀掉。同样的,《权力的游戏》中每个角色都可能突然死掉,第一季奈德·史塔克的死亡奠定了这个基础。
但是权游的后期,也许是缺少原著,这样震撼的死亡越来越少,啥也不知道的琼恩·斯诺越来越有主角相,愈发死不掉。相反,巨人的后期还在延续残忍的死亡场景,但不多不说有几分疲劳了。尤其救世小队找飞机抢飞机开飞机的剧情,一波三折。但问题是,这里的主旨其实已经相当清晰了,对战争中各方立场的呈现、牺牲自己和他人等。于是这段节奏稀烂,不知道在干嘛。

二者在结局的人物塑造和主题延续也一样。提利昂降智,龙马发癫,雪诺复读 she is my queen然后捅死my queen,铺垫到结尾的布兰来整一句:“不然我来这是干嘛的”然后当总理了,彳亍。让山姆硬提一嘴民主选举,不知道在干嘛。我却的 break the wheel 这块谁来给我补啊。
估计马丁也不会写了开始拖了,怕不是企图拖到死留个遗作赚个身后名。谏山创要是发动地鸣的时候暴毙,估计评价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没有咒人的意思,只是冒犯式地表达,如果感到不爽那就是我不对)。

JOJO

自由一词是《巨人》和艾伦无法回避的,但借艾伦之口,也指出他不过是自由的奴隶。
但是,命运的奴隶这一概念在荒木老贼笔下并没有这么小丑。尤其在《黄金之风》最终话的呈现,即使成为命运的「沉睡的奴隶」,也依然能够在苦难之路上走出一条具有深刻意义的道路。

一拳超人,电锯人

这三个放一起,当然一部分是因为画风一样稀烂。这样的画风显然需要内容充分好。
但是更重要的是表达手法,《巨人》除了结尾外,主体都是非常经典的现代甚至前现代风格。而一拳超人和电锯人的表达都是更偏向后现代的:一拳用结构手法,把英雄分为身(埼玉)、心(无证骑士)、名(KING);电锯人第一部结尾继续荒诞式处理:生姜烧肉玛奇玛。
我的精神病人藤本树病情一直很稳定,所以生姜烧肉不难接受。但谏山创最后整了个大活,这谁顶得住啊。

尾声

总结来说的话,在地鸣之前(除了画风外)无论剧情呈现方式、世界观展开、人物塑造都是十分优秀的,但在结尾面对困难时逃避作者责任,选择了一个摆烂结局。

最后,虽然作品《巨人》的结尾不尽人(我)意,但可以作为读者/观众的思考的起点而不是终点。不过谏山创似乎已经停止思考了。


进击的巨人:好活,但是整烂了
https://hiraethecho.github.io/hexo/essays/attack_on_titan/
作者
Hiraeth
发布于
2025年6月9日
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