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之一
本文最后更新于 2025年9月16日
女性主义
作为一个关于女性主义系列的开篇,先概要地谈谈女性主义。
名词解析
第一步是做一些名词解析,因为很多情况下观点的分歧其实来源于定义的分歧。但实际上在此也难以解释清楚,所以先罗列出来以供参考,提醒一下这些概念的定义是有分歧。
- 女性主义与女权运动:这两个都是舶来品,女性主义(Feminism)的后缀
-ism
常见译为主义
,是类似意识形态或理论;女权运动似乎更强调政治性或社会性的运动,是具体的实践。至于女权主义
似乎混淆其中,暂时不使用这个词。 - 父权制/男权制(Patriarchy):说实话不知道这东西到底是什么。李银河认为二者是相同的,当然也有人认为这种看法过于强调性别,认为
父
强调封建大家长属性,而男
仅仅是性别属性。 - 阶级:以我粗浅的中学政治基础,过去也许有奴隶和其他阶级,到近代按照生产资料也许分资本阶级和无产阶级,也许按程度还有中产阶级。一些人认为不同性别也是不同的阶级,并且一个压迫剥削另一个。但是阶级是怎么划分、压迫是怎样操作的、如何做阶级斗争,我不清楚。
- 资本主义:父权制、资本主义等都很大程度的影响社会和每个人的生活。对这些的批判也从未停止。
- 性别和第二性:如果要讨论女性主义,当然要讨论什么是女性。《第二性》声称女性是一种处境,巴特勒声称性别是表演,酷儿理论等更多性别理论声称有更多性别。
- 有毒的男性气质:单独谈这个名词是因为这个组合似乎有一些异义。可能指男性气质都是有毒的,又可能指男性气质中有毒的部分;其中男性气质似乎指男性的所有气质,或者所有男性都有的气质,又或者是那些常见于男性的气质而实际上并不完全与性别绑定的气质。
人性主义
普世的道德标准也许并不存在,理想的完美世界似乎也无法固定其定义,很多看似显然的正确也可能随时间发展而变化。但是由此转向极端的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会使我们陷入无法作为的处境。
因此即使无法肯定,也要先持有一定的基本道德观念,并以之为基础而行动,去努力塑造一个好的世界。
基本的道德
我们先假定一些基本的社会目标:公平、正义,人人平等,互相尊重,不压迫、不剥削,没有歧视和恶意伤害,没有刻板印象。每个人珍视自己,包容他人,互相帮助。有理想有抱负,有勇气和毅力追逐梦想,即使普通也可以自信,也不嫉妒他人。
这样一个梦幻世界,当然是不现实的,甚至从幻想这个世界开始就有问题,比如公平、正义、平等的含义是什么,自己的自由和他人的自由是否有矛盾,或者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当然也包括道德观念等随时代的变化,比如是否支持安乐死,AI的主体性或尊严、人工智能驾驶汽车的法律问题,纯粹享乐的生活是否被大家长式国家限制(比如吸烟有害健康而我国法律规定不得侵犯人体健康权,甚至自己对自己)。
抛去这些复杂的问题不谈,这样一个基本的朴素的愿景,一直是、将来也会是重要的人类课题,并且会以不同形式呈现。如果我们相信人性的话,这应当称之为一种人性主义。
为什么是女性主义
而在当下,人性主义的一个重要方面,或者说一种表现形式,就是女性主义。
为什么在这个时代才有女性主义?实际上女性主义一直以来都是人性主义的一部分,古今中外处处都有关于女性的不平等,从古希腊没有投票权的女性,到中国古代的三从四德,再到当下。真正的问题是,为什么现在女性主义这么凸显出来?
这很难回答,至少从我个人看来历史的随机性是大于确定性的,但也许可以给出一些观察和理论来说明这个现象。例如在文明出现之前,(相对主流的观点认为)男性负责狩猎、保护领地而女性负责采集。生产力稍作发展,剩余价值出现,导致私有制、家庭和国家出现,母系转向父系,群婚、对偶婚和一夫多妻、一夫一妻制相继出现。中世纪的欧洲贵族女性以不事生产为荣,服装强调其不用工作,女主人是家庭中的一个特殊位置。一二战期间,男性上战场而女性进入工厂,使得女性也进入了生产环节中,这前后一系列女权运动为女性争取了投票权。当下越来越多的工作不再有显然的生理差异(过去比如打猎,现在比如程序员),更多女性进入市场;资本主义带来的小家庭模式,使得女性和男性成为更对称的存在,而不是封建社会里显然的从属者。
简而言之,用没用的废话来回答就是,社会发展到这个阶段了,女性主义的问题浮现出来了,生产力发展要求重新劳动分工了。
欢迎补充
很明显我只看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而且没什么自己的想法,欢迎补充。
当然有一种声音认为,现在女性事实上已经获得了平等的地位,平权运动已经结束了,进一步的女权运动实际上是在要求特权。
如果从早期女权运动的目标来看,确实女性早已获得了和男性相同的法律权利,甚至有专门的法律保护(比如关于强奸的罪名),明面上社会也要求人人平等。但这是很容易反驳的,就像没有人会真的相信美国通过法律消除种族歧视,或者印度不再有种姓制度(甚至一些印度人把这种歧视带到硅谷)。
权力并不仅仅通过法律方式生效,相反权力更像网状结构充斥在生活方方面面。很明显在这样的权力结构中,女性仍处于不平等地位。
男性主义
女性主义是人性主义的一个重要成分,男性主义也是。事实上,如果将女性主义是关心社会中基于性别的不平等的思想,那么二者实际上应当是同义词。男性拒绝女性主义的理由,往往是不承认女性是被压迫的、自己是既得利益的;但这层表面之下,男性也没有意识到自己也是受害者,甚至他们被洗脑更深、从来没想到自己也可以被解放。
女性主义的敌人是父权制,但父权制压迫的不仅仅是女性。女性是一种处境,那么男性是一种符号。如果女性在父权制的环境中成长为第二性,被限制在厨房,那么男性就被迫走上一条更艰难的道路,被困于男性气概、被要求成就一番事业(推荐电影《犬之力》,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男性)。努力消除“有毒的男性气质”,尤其是把男性而非女性从中解放。
只要有一个女人 南希·史密斯
只要有一个女人觉得自己坚强
因而讨厌柔弱的伪装,
定有一个男人意识到自己也有脆弱的地方
因而不愿意再伪装坚强。
只要有一个女人讨厌再扮演幼稚无知的小姑娘,
定有一个男人想摆脱"无所不晓"的高期望。
只要有一个女人讨厌"情绪化女人"的定型,
定有一个男人可以自由地哭泣和表现柔情。
只要有一个女人觉得自己为儿女所累,
定有一个男人没有享受为人之父的全部滋味。
只要有一个女人得不到有意义的工作和平等的薪金,
定有一个男人不得不担起对另一个人的全部责任。
只要有一个女人想弄懂汽车的构造而得不到帮助,
定有一个男人想享受烹调的乐趣却得不到满足。
只要有一个女人向自身的解放迈进一步,
定有一个男人发现自己也更接近自由之路。
简单粗暴地用一个度量来审视性别差异,将结论归于“女性是更被压迫的一方”,而不看不到问题的复杂性,看不到各种向度下的不同表现,这样是无助于解决问题的。
女性的敌人不是身边一个个具体的男性,男性的敌人也不是女性。女人和男人是一致的,只有一个敌人,就是想要固守性别角色从中获利、阻止其他人自由平等生活的父权制败类。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才能争取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不需要共情
女性常常不承认有男性可以身为女性主义者,因为他们不是女性、无法真正共情,根本不了解女性的处境。即使前提是正确的,结论也不正确。
如果男性无法共情女性的处境,那么同样女性也无法共情男性。女性声称自身被压迫而男性享有特权,同样男性也可以声称自身被压迫、对方有特权,但这则被部分傲慢的女性否认。甚至,女性互相也无法共情:当白人中产女性要求进入工作机会时,身兼数职的底层黑人女性则在要求回归家庭照顾孩子。不痛经、周期正常的女人也无法共情饱受困扰的其他女人。没有生病的医生无法共情身患绝症的患者,心理医师真的不知道我为什么不想活了,被袁隆平喂饱的人也不知道非洲营养不良的小孩过的怎样的生活,西欧人不知道叙利亚难民逃难于此是怎样的心境。
但是,人性中的善良使得我们即使无法真正共情,也可以帮助彼此。女性朋友会提供止痛药和卫生巾,医生会救治我的疾病,朴素善良的人会帮助饥饿的无家可归的人,身为资产阶级的马克思会提出共产主义运动把资本家砸个稀巴烂。而一个善良正直并且充分了解他人的男性,可以且必然成为一个女性主义者、男性主义者、人性主义者。
历史中的人
当下的思潮,通常相比过去具有先进性,相比未来具有滞后性,女性主义大概也是如此。当下的人也是历史上的人,当下各个年龄段的人是不同历史的产物。从历史的角度,下列陈述一些暴论:
- 当下的既得利益者,并不因此带有原罪。比如过去的刻板印象认为男孩有后劲适合学理科且被鼓励走这个道路,即使因此获得相比另一个女孩更多的资源,他本身并不为此负责:因为这个教育问题不是因为他导致的。
- 同样的,过去被压迫的人,并不是当下的人索要补偿的理由。
- 被过去文化塑造的人,当然是要反对但不是要被消灭,因为他们自己会死掉;重要的是我们怎样塑造未来的人?
- 不要重复历史,粗暴地逆转只会导致反向的压迫,要做的是打破循环。
- 打破循环的关键在于教育,关键在让年轻人和下一代在更好的氛围下成长。提升道德素质,让人们互相尊重;提升生产力,让人们有底气提升道德: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关于正在部分极端男性中盛行的加速主义,企图魔法对轰看这个世界能烂成什么样子,自信于男的能(通过不结婚/不当舔狗或者甚至带有暴力属性的对抗手段)把女的收拾一顿;或者女性主义者中似乎常见的矫枉必须过正的行动方针,进而玩弄文字或者大肆宣扬厌男恨男以至于在社交媒体发布近似种族灭绝言论的可怕行为。这两者我都不能接受,这是过于沉重的代价。
我依然相信通过思想、教育,可以和平地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把目光放到未来,把过去埋到过去。也许应当是一个温和的激进主义者,激进地梦想一个过于美好的世界,温柔地实现它。
复杂性
女性主义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尤其造成不平等的原因和解决方式。简单粗暴地二元划分搞对立,不仅错误无效,而且对真正的进步有反作用(没错我是指只会矛头对准男性的极端女拳和固守落后思想厌女的白痴男权)。
处理复杂性的第一步是承认和认识复杂性。
外部的复杂性
在外部而言,复杂性在于女性主义不是一个问题。
比如教育公平问题,对男女生的刻板印象;社会治安问题,女性走夜路安全性;职场歧视,关于生产力和社会角色;性骚扰,关于道德素质问题;服美役等刻板印象,关于观念解放、思想自由;还有一些对女性角色的束缚,是资本和发达工业社会、景观社会、消费社会、规训社会、控制社会的影响;异性恋霸权,关乎性别观念。
这些有些关乎父权制,有些关乎封建残余,有些关乎资本主义,有些关乎文化中的厌女成分。尤其在中国,高速的发展也许把数百年的进程压缩进几十年,最老古董的迂腐想法和最先锋的后现代解构一齐上演,这是难以理清的头绪。
Tip
这些领域只是女性主义涉及的一部分;同样的,女性主义也只是这些领域的视角之一。
内部的复杂性
在女性主义内部,也有其复杂性。有太多不同的流派在不同问题上争执不休,究竟怎样的生活才是女性想要的生活、是自由平等的生活?
举一个例子,甚至在淫秽色情品和卖淫问题上,不同流派的看法也不尽相同。
交叉性理论还认为,女性并不作为一个整体有相同的诉求,不同阶级不同种族不同身份的女性需要不同的解放,比如黑人女性就面临双重压迫。
Tip
更具体的内容见李银河《女性主义》的摘抄。
妇女解放
上述女性主义看似是普世的,但在当下的实际语境中,其实更倾向于指西方的女性主义。而在中国和前苏联,女性主义是以妇女解放的面目出现的。
在马克思主义背景下,妇女解放是和阶级解放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并且有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我所理解的思想主旨非常朴素,就是把女人当人一样尊重,承担义务、享有权利。上个世界在中国和苏联都取得了著有成效的结果。
通常对这样的女性主义的批判在于,将女性解放从属于阶级运动,而忽视女性被男性压迫的部分;并且忽视了女性在家庭中的再生产作用。
但其实,前者也只是部分女性主义流派的看法,并且带有浓重的西方式思想。这种西方中心主义(如同异性恋中心主义)也只是一家之辞,却被广泛认为是理性正确的。就像哲学一词,经过语义变化逐渐西方哲学霸占,而东方、印度、阿拉伯等哲学似乎变成次等的了。类似的,自由民主等词汇乃至人权、国家等概念也被西方把持阐释权,借此攻击中国。
至于后者,常见的手段是将家庭内部的再生产活动社会化,例如托儿所等机构。而且实际上马恩也认为婚姻就是合法卖淫,共产主义最终是要消灭现代婚姻制度的(当然这不意味着爱情的消失或群交共妻)。
另一方面,相信西方通过女性主义来实行新的颜色革命或和平演变,这种单一归因的阴谋论虽然不可取,但也不同忽视其可能性和影响。
阶级解放和妇女解放并不矛盾,二者可以并行不悖。
一个比喻
我有一个自认为贴切但似乎不好懂的比喻:女性主义之于阶级斗争,类似数论之于代数几何。
数论是问题导向的,有各种各样的问题,解决它们也许要用到各种各样的工具,比如解析数论、代数数论等等;有些问题阐述简单,于是成为啥也不懂的民科犯贱的重灾区,但有可能实际上极其复杂以至于怀疑还没有工具能够解决它(比如冰雹猜想);并且很多人怀疑其意义。
代数几何是有(相对)具体研究对象的,但又逐渐扩充其含义/范围;与数论联系密切,作为解决数论问题发了大力(比如费马定理证明);不止为数论服务,也处理其他问题(比如几何问题),也可能不足以解决所有数论问题。
什么不是女性主义
鉴于其复杂性,似乎很难判定什么是真正的女性主义。不过反过来,批判什么不是真正的女性主义者似乎是可能的。
受害者
女性主义的运动最终目的是实现人人平等,是实现一个不会产生不平等的世界。然而,部分自称女性主义者只是在一味地强调自身的“受害者”身份,甚至冒充“受害者”,并且借此要求补偿乃至特权。在运用交叉性理论时,很容易出现极端操作,认为一个群体比另一个群体更被压迫,演变成“比惨大会”,或者俗称buff叠满。很明显,这和解决问题没什么关系。
当看到一些所谓的女性主义言论时,不妨想一想:
这指出造成现状的原因了吗?给出的解决方案是针对自身索求补偿/特权,还是有助于所有人?这可以帮助阻止新的不平等的产生吗?是指出不平等、不正义,还是宣扬仇恨、发泄情绪?是否想要通过批判来占据道德高地、获取自我满足感?
景观和商品
法兰克福学派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指出,反对的力量常常被吸收成其一部分(比如《黑客帝国4》)。
在父权制和资本主义的共谋下,女性主义有时也成为一种景观甚至商品,成为被容许的反抗,甚至进一步加深了统治的不可推翻性。表面的例子有挑动男女对立以恰女权饭的投机分子,搞全女噱头骗钱的资本家,卖带有“不要成为波伏瓦”标语的波伏瓦冰箱贴。不容易察觉的,例如作为景观的《芭比》,就像韩国那些反应社会黑暗的电影一样,反应了又能怎么样呢?
唐吉柯德
在当下,理中客成为贬义词,如果不在这个虚假向度的两个极端,就被两方视为敌人甚至叛徒。理想主义者简直成为笑话。
但在此我想要引用美剧《新闻工作室》,故事是虚构的,但其创作者确实做出了这样的作品。理想主义者们为了做出他们想要的新闻,传达事实和观点,而不是博取收视率,制作一支节目。为什么他们能做到?
In the old days of about 10 minutes ago, we did the news well.
You know how? We just decided to.
理想主义者也许是笑话,但是我们依然可以选择做在荒诞世界里挑战风车巨人的唐吉柯德。 We just decided to.
精英主义
索尔金似乎带有一些精英主义,认为少数精英有责任带领民众。
我既不同意,也不是精英。但是我相信匹夫有责。
这个世界很糟糕,这个世界变好了,它还能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