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种
本文最后更新于 2025年8月11日
龙种
前两天看了个电影《龙种》(Dragon Seed)
豆瓣
宁静祥和的中国南方乡下小村庄,唐凌(沃尔特·休斯顿 Walter Huston饰)与家人一起幸福而忙碌的生活着。他的两个大儿子已经娶妻生子,最小的儿子(赫德·哈特菲尔德 Hurd Hatfield饰)仍怀揣着一腔热血。二儿子的妻子小玉(凯瑟琳·赫本 Katharine Hepburn饰)是一位拥有反抗精神的妇女,通过阅读书籍,她得到了先进的知识和进步的思想。然而这一切都被日军的侵华战争打破了,他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面对破败的家园,年轻勇敢的女民兵小玉,带领村民与侵略者展开了英勇的斗争。
由美国米高梅公司出品,根据在中国长大的美国作家赛珍珠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影片《龙种》,荣获1945年第1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配角提名,最佳摄影(黑白)提名。这部讲述中国人抗日故事的影片,由好莱坞影星出演中国农民,让全世界看到中国人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英勇斗争。
印象
刚开篇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刻板印象大杂烩,这哪来的苏州园林和梯田?刻画真是又对又错,使我迷茫。
然后发现一些点还原的很好:一家之主的妻子说“打女人总是有好处的”。太写实了,封建社会下的母亲规训自己的女儿和儿媳。过去封建地主/乡绅的形象,虽然我也没见过没经历过,但是确实感到十分可信。
男主是夹在上一代和下一代之间的,夹在农业国和新兴工业世界的,夹在土地和钢铁中的,夹在战争中的。女主同样在落后与先锋之中,在无知与探索之间,在和平与抗战之中。
电影不仅描绘了淳朴老实的中国人在战乱中的各种反抗,也描绘了汉奸,描绘了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反侵略的审视,甚至描绘了最柔弱的三儿子在复仇中逐渐成为嗜血杀人狂(最后的反省有点强行)。
结尾乡绅接受从军的子辈的抉择,烧毁房屋庄稼(因为是日据区,农作物都会被日军抢走),离开家乡流亡,却是为了最终返回家乡。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中国人的乡土情怀与人性淋漓尽致。
抛开中国视角,这部电影的反战思考,对侵略和反侵略的看法,对和平的向往,对民族的传承,甚至对文化和知识的传承,对女性的刻画,直到现代都弥足珍贵。
不,应该说这样的内容到现在仍然算得上稀缺,正是当下这个时代的失败之处。
一个抽象剧情是,女主角(儿媳妇)是识字的,让丈夫给她带书回来读。带给她的是《四海之内皆兄弟》/《all men are brothers》,然后根据这个书名有一些对话。
这个意象某种意义上贯穿电影主题,主角一家最终离开家乡流亡他处就是寄希望于四海之内皆兄弟。
但是,这本书是《水浒传》。且不论这个翻译到底如何,美国人演的中国人,用中文书的书名的英文翻译的字面意思为基础发展情节,太抽象了。
后印象
看完电影后又查了点资料,更震惊了。
这居然是1944年的电影,这时候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甚至都没结束(当然败局已定)。在这个时间点,美国居然对中国有如此认识程度,这些演员居然没一个中国人,以及居然在这个时候没有一味鼓吹复仇而是反思战争,实在令我大受震撼。
美国怎么成了这个样子
其实看完最想说的是
TMD的美国怎么成了这个样子
应该说,曾经的美国也许是一个美丽的国家,甚至也许有过作为西方自由民主灯塔的时候。但是怎么tmd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悲痛啊。
城门楼子上一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另一边是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然而这世界人民中的重要的一大坨,现在真的是一坨了。
这赤旗何时插遍寰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