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如何在物质丰富的社会不跌入陷阱:自我了解,适中,谨慎和平衡
昨天和朋友聊电话,她在抱怨已经grad school毕业,28岁的妹妹答应会给妈妈的车贷款的钱没给妈妈六个月了。我说她的车很fancy吗?她赚很少吗?结果发现车不fancy赚得也不算少。“She is bad with money”朋友说。
Bad with money是很多美国人的问题。我跟朋友说起上一阵子中美人们对帐,我说很多中国人还信了,I didn't buy it,因为看过太多在金钱上不靠谱的美国人。另一个认识人前阵子和多年男友分手,因为男方隐瞒了欠了信用卡8万美金。虽然男方欠那么多钱是因为disorganized,有的钱是可以向公司报销的,但他忘了小票。
太容易接触credit是美国人overspending的重要原因。前阵子我发现自己有十八万美金credit,我在想,我都没赚过一年18万,你信用卡公司为什么批那么多给我?那不是陷阱是什么?如果我是那种认为”拿两三个月工资买包包我值得的“的傻女,那我有那么credit是不是很危险?还是那些60美金的裙子的分期付款,那不是陷阱是什么?60美金都没有,正确做法不是不买么?
我跟我朋友说,中国人没有太多这种问题,因为access to credit比较困难,根据这本书说的就叫“物理阻断”,没诱惑就没问题。其他这本书提到的上瘾问题都是非常美国中心,因为只有美国才那么容易接触到各种soft drugs,hard drugs,处方药,便宜的垃圾食品,和各种为资本主义永动机提供产品和服务产业链,例如书中提到一种案例是对冰水浴上瘾,一个人为了制造完美的冰水浴订造了一个仪器。
“上瘾是对一种长期不舒服状态的逃离”¶
我读过对上瘾最好的解释是来自The Myth of Normal,作者说很多人去尝试hard drugs但不会上瘾,因为上瘾是一种心理病。 一个人长期处于一种不舒服的状态(可以是生理或者心理),通过上瘾的行为(可以是花钱,不健康的恋爱和性关系,滥酒药,过度运动等)而得到一定舒缓。由于那种长期的不舒服得不到解决,于是不停地回到那个舒缓的状态,那就是上瘾。
Dopamin Nation作者自己上瘾的故事就是这种机制:她为了缓解生了孩子后baby phase照顾的压力她读言情小时读到废寝忘食,但后来孩子长大了一点照顾的压力减少,她发现她能更好地控制她看言情小说的量。
这本书好多例子是有比较多难以解决的长期不舒服,例如因为信仰,家庭而对自己的憎恨的不舒服,就好像生理病一样,心理病等久了不治疗会变大病,那看书可能不够,必须要去专业治疗。当一个人觉得自己不舒服,要首先承认自己不舒服,不要欺骗自己,最近在听The Body Keeps The Score这本关于trauma的书,其中一句很喜欢, “The biggest sources of our suffering are the lies we tell ourselves." 自我了解是痊愈的第一步。
快乐是一个复杂的概念¶
跟朋友说,快乐是一个复杂概念。不少美国人认为逃避所有痛苦,买更多更贵的东西,拼命地按dopamine button是追求快乐,但往往是“rentless pursue pleasure”更远离快乐。 快乐和痛苦是阴阳平衡的问题:做运动的人知道,到了感觉要停下来受不了的地步在坚持一下会到达一个极乐的状态,极大的快乐是在极大的痛苦后面才感觉到。凡事不能追求过度:再好吃的东西也不能每天吃,每天吃就不会好吃,是你的渴望令到这种东西好吃 。看这本书会令你明白为什么西方人接触佛教会那么趨之若鶩,而我们中国人觉得还好,因为好多观念我们从小都知道。这本书对防止多巴胺上瘾有些建议:
- mindfulness 自我了解 - tolerating pain 容忍痛苦,提高忍耐的上限 - sitting in discomfort 在不舒服的感觉里面学习容忍而不是试图马上解决 - radical honesty 对自己和爱的人绝对诚实,欺骗是对人的最大伤害 - delay gratisfication 延迟享受,我爱这个 - prosocial shame 人是群体动物,无论我们承认与否,我们重视他人的意见,当我们看见身边人正在做一些不健康的行为,不要采取don't judge的态度。因为我们有时候不会为自己改变,但可能会为他人改变 - 也不要对痛苦上瘾
人生多支点论¶
我最喜欢关于人生的论点是,人生需要多个支点:健康,家人,爱人,朋友,事业,爱好,金钱都是重要,想象一个房子哪个安全是多个支点还是只有一两个支点?所以现在网络上流行的me me me态度,躺平,逃避社交,只搞钱等等都是减少支点的做法,可能现在没问题,最终也会出现问题。
从科学态度,多巴胺就不是唯一的开心荷尔蒙:
全面发展这个中学时候听到呕的说法,确实是人能过一个持续,安稳,舒服,满足的人生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