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脑袋里的杂乱想法

本文最后更新于 2024年2月17日

生死爱欲与浴中奇思

随便写一写现在的生活态度,如何看待自己,看待死亡,看待学业等等。还包括一些莫名其妙的小想法。

2024-12-04

生活就是一坨。感到孤独,不会恋爱。生活的方方面面止步不前。

2024-06-16

自考博出结果之后似乎心理状态改善很多。或者似乎更稳定了,但也更偏消极了一点。在不知道作学术是不是逃避的情况下继续作学术,有好多论文希望能写出来。

2024-04-01

经历考博的一系列,感到迷茫。作学术似乎只是一种哲学自杀。然而通常现在这个情况,应该是要崩溃了,将要充满抑郁忧愁和自杀冲动了(现在也有,但是并不强烈)。难过,悲伤,这些情绪都有但都不强烈。

2024-02-06

长期处于一种解离的感觉,仿佛观察自己生活。我并不活在世界上,是我的肉体在这个世界上,我在世界之外看着他。他兴奋紧张,他喜怒哀乐,他遇到挫折、克服困难或一蹶不振,他寻欢作乐、纵酒狂欢或意兴阑珊。他活着,但是是在活他的生活,不是我的。他的行为有他的结果,不是我的。他会死,当然,应为每个人都会死;但是我不会死,因为我不是他。他死了,我也随之消失了,但是是他死了,他会死,我不会死。于是我不生不死地看着我。

2024-02-04

有一些加缪式的持荒诞激情来反抗生活的虚无,有一些海德格尔式向死而生,有一些犬儒/斯多葛/伊壁鸠鲁(这三个实在分不清)式的躺平混吃等死无追求。

事实上,第三种似乎是最接近我本能的情感,非常想躺尸,想要清心寡欲随遇而安毫无追求混吃等死。也有不那么“享乐主义”的心态,即总有最后的退路:一死了之。

被虚无主义折磨后,尝试读书自救,遇见加缪和《西西弗神话》,以及继而读到的《鼠疫》、萨特和《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丹·哈蒙的《Rick and morty》传达一个清晰的中心思想:“一切毫无意义”这样的观点,虽然正确,但并没有任何结果,没有任何可做的。其实存在主义这种“自欺”式的给自己的事找意义,本质上和信仰宗教并没有区别(所以加缪在《西西弗神话》里对克尔恺郭尔高强度拷打)。加缪看来,世界不仅是虚无的,也是荒诞的;对待荒谬世界的唯一态度,是反抗,荒诞人只能耗尽一切,义无反顾地生活。虽然思想上想要激情地反抗一切,但并不能诚实地实践。真如基里洛夫所言感慨:“我可怕的新自由!”

生活中的琐碎、死刑犯松开的鞋带,那些对生活中事情的在乎、担忧,是“烦”(sorge);清醒地认识到人终有一死,认识到人是存在的,于是无对象的全方位渗透进精神本身的恐惧感,是“畏”(angst)。(这里给出托尔斯泰的一个短篇《伊凡·伊里奇之死》,十分震撼地描写死亡。)持有这样的“畏”,才能脱出“常人”(The they),才能真实地做他自己。

2024-02-17

关于电影审美:优秀的电影有很多,比如节奏、影像、演技、叙事手法等等;但那些重要的好的震撼的电影,一定是个人化的、风格化的、特别的、深刻的。

前者的集大成者,我想应该有诺兰《奥本海默》《敦刻尔克》《信条》卡梅隆《泰坦尼克号》《阿凡达》,这些都是全方面优秀的电影。然而,诸如《宇宙探索编辑部》《低俗小说》《这个男人来自地球》《安妮霍尔》《落叶归根》《攻壳机动队》《好时光》这样的电影,有许许多多的缺点,但是他们有极其明显的风格特征,诉说震撼的主旨,而不是迎合某种“常规叙事”。

当然,还有一些莫名其妙不堪入目的主旨,加上令人绝望的电影技术(摄影、叙事、配乐等等),产出一坨,近期例如《消失的她》等。

2024-02-17

按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大概是

  1. 生理
  2. 安全
  3. 归属和爱
  4. 尊重
  5. 自我实现

对我来说,身体健康或有富足生活,并不是特别重要;归属和爱,很大程度上其实已经不相信进而不奢望了,甚至有机会时还会害怕;对我不了解的人的尊重,我也不需要。在我看来,自我实现是最重要的。认识世界,拓展自我,反思、批判和表达自我。

2024-02-14

随便刷了几个视频,总有人把加缪归进存在主义,也不是不行;但硬要说加缪的观点是“西西弗斯在推石上山中找到人生意义”,好烦。虚无主义-存在主义-荒诞主义是三种态度,虚无主义强调的是无意义,存在主义(推荐《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强调的是人的自由,加缪则强调荒诞和反抗。加缪并不期望从反抗中找到人生意义,这不重要,甚至认为这不可能;重要的是反抗!

顺便,大家对萨特的”自由“的概念理解很不一样。在我看来,人必然并且不得不是自由的。口口声声说什么身不由己的屁话,都是以自欺躲避自己自由的行为罢了。


我脑袋里的杂乱想法
http://hiraethecho.github.io/hexo/memo/whim/
作者
Hiraeth
发布于
2024年2月13日
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