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曲》音乐剧和其他

周中

有一天晚上看了个1944年美国拍的中国抗日电影《龙种》,太神秘了,混乱的刻板印象,相当中肯的中国人精神品性内核。不是太着重与反战,而是中国人在战争中的变迁与奋进。总之巨大震撼。

在校园里散步,舒服。 周三去海淀公园,晒太阳,看书。一时兴起跑了个小步,就一公里。

周四去北航咖啡厅,水了个博客。然后在图书馆那边玩网球,手抛然后打,好累。晚上去吃了个稍麦,分量超大,而且好吃,不错。

周末

周六找朋友玩。

看猫猫 玩switch,有个跳舞,挺抽象的,蹦蹦跳跳。然后是健身环大冒险,浑身酸痛,上下身都练,但是没有练核心。最后玩了个网球,好玩,不过没啥运动量。

然后去看了《神曲》音乐剧。
路过蓝色港湾,有趣的地方。

吃了个麦麦,好耶。然后去看剧。

神曲

挺有意思的。

中途背后有个母亲带小孩来看,小孩长时间抗议:“这是什么啊,我不想看了,我再也不想来了”。
一方面,这东西确实不适合小孩看,内容和声光刺激。而且门票上说1.2一下谢绝。就挺烦人的。
另一方面,我想起在《现代艺术150年》(或者也许是《艺术的故事》)里一段,在博物馆(美术馆?)作者看到一位母亲带着孩子来看《睡莲》。她蒙着孩子的眼睛直到走到画前,然后问孩子看到了什么。一开始小孩不明所以,母亲让孩子后退并重复提问。
“妈妈这是什么啊?妈妈,我看不清?我不知道,我什么也没看到”但是当某个时刻,当小孩看到《睡莲》全貌时,在沉默后,“妈妈,谢谢你带我来看”
事后这位母亲对旁观的作者说,这是她策划已久的,她十分害怕失败。
这是受到艺术震撼的时刻。即使想象这个场景都令我激动。也许这个带小孩看《神曲》的母亲也是期望带小孩入坑,也许她会难过。